2018 EasyStack 春季发布会大会介绍

5月15日,中国开源云计算的领导者EasyStack正式发布公司中文品牌名——易捷行云,并宣布完成由多家人民币基金投资的3亿元C+轮融资。EasyStack成立于2014年2月,已经为超过300家大中型企业构建云平台,今年第一季度还赢得了首批国际客户。
EasyStack认为,云计算之于超融合就如智能操作系统之于手机,因此,超融合的下半场将是云计算的软硬一体化交付,并发布ECS Stack易捷行云超融合,具备支持多云、微服务粒度升级、以应用为核心的下半场超融合产品特征,并推出ECS Stack硬件参考架构。

2018 EasyStack 春季发布会
时间:2018-05-15 13:30 ~ 16:30
地址:北京朝阳区侨福芳草地怡亨酒店
时间 会议内容
13:30-14:00 签到
14:00-14:40 EasyStack重要新闻与中文品牌发布
14:40-15:30 EasyStack战略新品与路线图发布
15:30-16:10 EasyStack渠道策略与生态发布
16:10-16:30 EasyStack博学学院成立与介绍
1 2 3 4

EasyStack博学学院成立 CKA全球认证培训招募开启

在易捷行云EasyStack春季发布会上,EasyStack与博学教育联合成立EasyStack博学学院......更多

EasyStack荣获2017年度OpenPOWE R杰出贡献奖

据刘宏亮介绍,EasyStack一直和OpenPOWER基金会成员通力合作,通过ESCloud +OpenPOWER......更多

EasyStack荣获“2017 Cloud500”超融合设备提供商、云管理平台提供商大奖

荣获“2017 Cloud500”超融合设备提供商、云管理平台提供商两项大奖。......更多

EasyStack成为Kata容器项目初始成员,EKS获CNCF全球认证

。EasyStack携CNCFCertified Kubernetes全球认证产品EKS(EasyStackKubernetes Service)亮相峰会......更多

2018 EasyStack 春季发布会

时间:2018-05-15 13:30 ~ 16:30

地址:北京朝阳区侨福芳草地怡亨酒店

喜伦: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EasyStack创始人喜伦。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大家今天下午来到太空舱,举办EasyStack产品发布会。我们选择在这样地方开产品发布会,要表达一种心境,我们2014年2月份离开IBM,以开源计算作为我们的起航点,4年多来我们没有忘记我们的目标。EasyStack今年是第一个五年,我们这里小小展望一下,给自己定一个新的目标,我们下一个五年期待成为一家以开源生态为基础的世界级的云计算企业。

要想做一家世界企业核心在于品牌建设,既是发展一代一代,建设一个国际化的品牌,我们作为一家中国企业,既要立足国内,要有放眼世界,在4年多年前我们创办这家企业时候,几个创始人商量是起一个中文名字开始呢,还是起一个响亮的英文名字开始,我觉得我们要有梦想,当时也比较幸运,我们有了EasyStack这个名字。四年下来大家可以看大屏幕上几年的点点滴滴,虽然过去业务主要在国内,但是从品牌上,从开源社区的贡献上,和在参与国际话语权的建设上EasyStack始终秉持着虽然我们在国内,但是我们心在全世界,我们像硅谷的企业一样,以国际化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们一开始只有九个人的时候就参与国际社区的代码贡献,我们在重要社区里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不仅仅是贡献代码,我们工程师,郭程波(音)同学从普通工程师成长成为独立董事,这些都是我们做的点点滴滴,我们从早年微博开始,我发了一个微博中国社区,包括我们在北上广深南京等地办了无数技术活动,这些事情也非常感谢在座的很多都是老朋友,也有部分新朋友,记得EasyStack这个名字。

我们很自豪的跟自己说,在美国、东南亚也有人知道EasyStack,收到有人写信过来说能不能过来交流一下,能不能跟你们合作,我们还是一家以中国为主企业,我们要发布中文名,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谢谢大家,EasyStack易捷行云,中国开源领导者,简单、便捷,让业务行云流水,谢谢大家,希望大家以后不仅记得EasyStack,也记得易捷行云,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做国际化时候把两个名字放在一块,希望世界记住来自中国的未来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我们一直以来发展社区、客户离不开在座的朋友支持,过去几年先是A轮、B轮、C轮都在大屏幕上面,今天我也宣布一个重要的新的消息,易捷行云完成3亿人民币C+轮融资,谢谢大家。这笔资金将与社区的投入、产品研发、市场通管,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下面进入产品发布环节,在发布之前,我们也简单的为自己和我们创业的心路历程做一个深入分享,在座很多来自媒体,对互联网这个行业变迁非常了解,互联网典型的三级火箭模式,通过免费的方式聚集大量的用户海量的用户,可以得到头部的流量。但是有流量不够,不少企业到了C轮D轮流量很好,但是不能一直推下去,怎么样做到从流量到商业化产品的变现,非常难,从商业化场景的变现到一家平台级的企业又难上加难。早年在腾讯聚集了流量,沉淀商业场景,从游戏形成商业闭环,还有搜狗从输入法到浏览器。EasyStack我们四年来怎么设计我们的火箭,我们是做企业级市场,我一直说我们来自IOE的,有互联网思维的新时代的创新型公司,我们像硅谷一样开发布会,像互联网公司一样开发部会,今天把大家请到这边,可以感受到太空舱不一样的感觉。开源正成为企业级的主流趋势,我们怎么样借助开源建立品牌,在开源的大势第一级火箭里面我们去吸引头部客户,第一批对开源感兴趣的早期创新型客户,这是开源云的一级火箭。开源不是目的,开源是一种形式,作为一家企业我们要核心一点,能不能围绕开源这样一种模型建立新时代的商业模式,核心是产品化突围。我们不是传统的开源服务公司,我们以开源为核心的产品化公司。

所以一家企业基于开源商业模式能否形成比较强的产品化突围,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是第二级火箭,也非常难,因为太多企业,或者很少企业能做到突围。基于企业的市场创业,能否形成平台级的公司,生态杠杆,一家企业有好的产品不代表有好的平台,有好的平台不代表形成好的生态,第三级火箭就是生态杠杆,从技术架构到沉淀成用户架构,最终达到商业价值闭环。

我们再展开来讲,开源云大趋势。这里有一些数字,咱们今天有一些IDC的同事在,95%的主流IT部门都在关键任务型IT项目中使用开源性软件,2020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团队所提供的转型方案中超过80%的方案组建都是源自开源社区。到2020年50%应用将是基于云计划的应用,一个是开源,一个是新应用,核心是什么呢?软件支持世界,未来每个行业都离不开软件。

我们回到现在来看,如果早年有了windows,当年对过去的开源更多是以开放开源的方式对抗一个垄断性竞争,需要拉锯式的很多年,10年或者更长时间,windows在市场的垄断。新的市场不一样,开源本身就是主流,不管是从安卓,从人工智能,以及开源技术,包括OpenStack,开源是主流,未来系统软件开源是核心,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开源云大势。易捷行云2014-2016年做的事情,核心是两点,第一点贡献代码,参与社区,去建立品牌,一方面我们去服务客户,我们为什么办那么多活动,办那么多论坛,我们客户都会去,记得很清楚,南京的会议大连的客户飞过去,北京会议广东客户飞过来。在寻找最好的方案,择成本非常高,微信、微博、互联网一个平台上创新进行落实。

我们作为外部创业者,我们和企业内部创新者通过开源建立握手,我们早年不设营收指标,我们是否服务了优质客户核心创新。2014-2016年服务大量创新型头部型客户,完成商业模式一级火箭,这个还不够,我们不做产品化突围,我们还是一个开源服务公司,还是人力外包公司,这不是我们的梦想。我们希望是服务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客户。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希望做一家以开源技术为核心的,或者开源生态为核心的产品化世界级公司,产品化从第一天开始印在我们脑子里面,我们做到了产品化处理。这点其实A16Z他那个合伙人写了一篇文章我非常认同,传统的以开源卖服务的,人力服务的方式就适合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像小米一样,基于安卓做一个产品,基于开源做他的云服务,他也是开源为本的云服务,所以核心是基于开源做产品,基于开源做云服务。EasyStack我们从早期一级火箭时候服务专家型企业,什么叫专家型企业,行业领导者,科技能力比较强,都想转型成科技公司,他对技术有自己的逻辑,很清晰,他需要这个开源创新变成科技型企业,我们服务大量这样的企业,这也是我们持续服务的一个重点之一。

这里面是以软件为主的交互,从早期的互联网创新加上开发测试,正在向互联网核心到传统应用的云化和虚拟化。所以其实如果说我们一级火箭服务有几年,二级火箭核心是要服务专家企业加上规模型企业,或者海量型企业,因为这个时代不是只有大企业才能做,才需要成为科技公司,每家企业都应该成为科技公司,我们应该把高大上的,或者非常核心的,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简单好用疏导给更多的企业。而且是在新的时代,如果2014、2015年可能更多企业利用云计算,2018年我们讨论区块链、人工智能。如果把两类企业列在一块,在新的2018年这个时代,深化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三种特征,传统一开始开发测试,部分互联网业务,现在业务形态上场景上敏态业务互联网化,以及敏态业务云化。行业全铺开,早年主要业务在金融,特别是银行,还有运营商,还有能源。现在是行业深化,金融行业从银行辐射到券商,从银行辐射到保险公司,除了银行、能源、运营商之外,教育很多很多行业进行全面铺开。

另外我们早期客户都在北上广深,现在我们不管新疆、贵州,还是甘肃,基本上是每个地方都可以看到。早期我们有一些海外邮件主要来自美国,现在东南亚,甚至中东别的地方也发信。第三条就是区域化。

另外一点针对这两类客户的特点,交互形态不一样的,还是以软件为主的开放式交互,对于海量型企业迫切需要云计算软硬一体的交付,这是我们今天发布会的引子和核心。

那我们其实EasyStack为什么能够做到产品化,因为我们从社区了解技术趋势,同时我们从客户沉淀需求,我们产品化核心是我们服务了几百家企业及客户,我们希望除了覆盖专家和企业,更强力推广海量型规模化企业。规模化企业需要什么?易捷可靠,随需应变,这东西好用成本低,我还需要业务服务,还需要推动业务创新,我们把这个称作是超融合的下半场,超融合下半场是云计算的软硬一体交付,如果说超融合这几年逐步的起势,是因为成本,是因为便捷。超融合+云计算,软硬一体的交付才是海量去铺开整个行业深化的关键点。

所以我们EasyStack将推出这款产品,我们国辉CTO发布。我来谈三点我们认为超融合下半场是什么,最近超融合创新领导者刚在美国的发布会上宣布了对中国云的支持,微软推出混合云也进入超融合市场,核心都是云+超融合,所以2018年开始,今年开始我们进入超融合下半场。

下半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总结了三点,第一不支持多元的超融合不是下半场超融合,如果拿功能机到智能手机作为例子的话,以前有一个超融合只是功能机改良,不是一个功能机,超融合+云计算这个大脑,就像苹果或者安卓操作系统一样,左边是功能机,右边是智能手机,其实就是要表达云计算是超融合的大脑。下一步两个要融合。

另外一点云是多云,不是只有某一家,现在技术发展来看的话,公有云会是多家的,特别前三名一个长期的存在,私有云既是标准化和行业地位建立过程当中,未来是一个多云的世界,企业的决策,它就是一个基础设施,企业基于安全、经济、成本决定放在哪里。所以多云的时代正在到来。我们买一个手机,功能机只能打电话,买一个智能手机是连接这个世界的,我们以后买的超融合是连接多云的。早年的功能机升级是一个像图上展示一样,现在智能手机,包括我们希望数据中心,不仅是数据中心平台软件本身,我们希望应用,这几年的发展让这个事情成为可能。以后不支持微服务粒度升级的超融合不是下半场超融合。

我们有了这些IT设备,数据中心创新,本质上还是推动企业的转型和发展,应用是核心,我们的智能手机买回来之后,我们下载多少应用,以后这个超融合,以后企业也是这样,所以不是应用的核心,不能够建立一套生态一套标准,让企业基于超融合这个平台去创新的。

总结下来我们认为下半场超融合,云和超融合的融合,第一多云支持,第二做到微服务粒度升级,第三以下一代应用为核心。基于这一点我们有请EasyStack联合创始人CTO国辉帮我们EasyStack发布以及重点解析ECS Stack易捷行云超融合。


国辉:谢谢喜伦,非常感谢大家,下午来参加我们发布会。接下来这段时间由我来为各位发布并讲解EasyStack超融合产品。坦白来说这还是一个很大的调整,为什么呢?时间有限,我们产品要讲的东西蛮多的,我们尽量就直奔主题。

开始之前刚才喜伦其实给我们分享了一些我们从商业上等等计划上面的洞察,首先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我们从技术层面上的一些观察。我们来看看这些趋势怎么更好的体现在产品上面技术层面上,还有接下来我们也会分析,我们看到过去两三年超融合的发展,以及遇到的一些瓶颈,或者说他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首先一点从硬件基础设施抽象到软件基础设施抽象,其实这句话改了好几遍,因为它本身有点抽象,我看看能不能把它讲清楚。硬件基础设施大家都知道,什么是软件基础设施,在去年628时候首提,因为我们认为整个云计算等等过渡到这个阶段,或者本身云计算就是软件基础设施,通过对它进行软件定义。这一定还是未来得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我们会越来越多关注软件,刚才喜伦也讲,硬件非常重要,但是太复杂了,需要软件设施把它复杂度屏蔽掉。

第二点从面向资源到面向应用,有专门的IT部门等等,或者我们有这种技术的合作伙伴帮我们管理,未来一定面向应用,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了,越来越快需要所有企业越来越敏捷,需要关注他们业务,他们业务就是应用,不应该再关注资源,那个是过去时的。

第三从单一平台到多云管理,单一资源池业务是无法流动的,业务一定会贴近客户,一定会部署到距离客户最近的地方,也许是公有云,也许他自己的数据中心等等。无论是超融合也好,或者云平台也好,一定会向多云方向发展。

最后点任何的一个产品,手机也是一个例子,它应该从架构上具备可持续进化能力,不仅仅升级,有一个功能或者有一个bug升级,在总体架构上具备持续可升级,第一保护用户的投资,同时能使应用也好,或者平台也好,生命周期更长。

第二点我们来看一下,传统超融合,我们说上半场超融合,遇到哪些瓶颈,它无法获取云带来的很多能力,这个不细说了。同时主要解决还是硬件基础设施抽象,其实说的更直接一些,它最主要核心能力是软件定义存储,再加上虚拟化,可能或多或少加入一些其他的能力,但是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主要停留在硬件基础设施抽象。并不是会面向管理与构建应用的,在这上面很难体现出更好的或者更应该体现的价值,管理上面,管理应用,构建支撑应用,整个生命周期角度来讲比较吃力。

同时从上半场超融合,架构上很难进化到云架构,为什么呢?因为待会儿会谈到技术一些东西,为什么很难进化,因为它中间一些关键特性,其实也是超融合本身最关键的一些特性,决定了他很难转化成一个云的架构,需要重新设计,本身这个架构不重新做设计的话,很难完全进化。

基于上面包括喜伦对在商业上的洞察,还有我们在技术层的洞察,七十从去年,或者早于去年开始尝试设计并推出一款,基于或者说我们认为云就绪的这样一款超融合产品,我们认为ECS Stack易捷行云超融合产品。其实刚才我提到了三个字,大家可能有点印象,就是云就绪,本身它确实是一个超融合,我们待会儿讲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云就绪到底是什么,字面上理解它实际上就是具备完全云的能力的这样一个状态,云就绪。同时它是以超融合形态体现出来,大家可能会想,我们其实是不过把云平台塞到了超融合的这个盒子里面,就变成了云就绪超融合,其实从结果角度来讲没有错,但是这个过程坦白来说还是非常长的一个过程,后面有一些架构,技术层面东西跟大家分享,我们很难直接把一个云平台塞进去,实际上EasyStack ECS Stack云就绪超融合是完全重新设计的,ECS需要跟大家简单讲一下,参加我们去年发布会大家都已经知道,有一些新朋友不是那么了解。

ECS三个字母是EasyStack Kubernetes Service,有很显著特征,软硬一体,用于简化中间的复杂度,为什么我们说不是简单把云平台塞到超融合这个盒子里面,是因为我们说我们原来这个架构,ECS企业版的云有内容涉及到这块,两者之间对比。要解决就是刚才喜伦说的那个从软件交互,用户使用它可以由他适合培养用户这边基础设施,我会进行开放式的微调,搭配什么样的硬件,对它进行什么监控,日志、预警等等,包括存储等等,都是开放的。

在开放这个架构下面,如果我们很想封闭起来,首先是控制平面问题,我们先把云就绪这个讲完再进入到细节。云就绪有三点,不仅提供完整的云平台能力,同时提供混合与多云支撑的能力,我不展开讲,为什么要云就绪,为什么要多云,本身也非常重要,我们先以技术为导向。

第二它是以支撑应用为核心的软件基础设施为基础能力,这是很关键,后面可以看到,为什么我们反复说软件基础设施,而且是以支撑应用为核心。

第三点全新设计的下一代分发式微服务架构,保证这个产品有很强的持续进化能力,不仅仅是客户买完之后,我们就停留在它采购这一刻,我认为它很难,因为云一定是一个不断演化过程,回顾过户两三年发生什么事情,容器技术推出,容器编排框架崛起,发展速度非常快。未来我认为也会像过去两三年,甚至更快速度,所以我们需要具备进化能力,不仅仅升级。ECS Stack易捷行云超融合产品形态我们是个4U4设计,为什么采用4U4,待会儿再来讲中间关键硬件能力。为什么采用4U4呢,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我们原来在我们的企业云这块,我们部署了已经难以计算的这种规模的平台,完全都是 基于客户的硬件,各种各样都有。

经过两三年三四年的这样及,实际上我们对在基础设施上,硬件这块4U4代表云就绪超融合最佳硬件实践,简单来讲就是它在密度、性能、容量等等层面上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平衡,尤其是中间我们为什么采用4U4关键一个特性是说大容量,我们是以这个来平衡性能与密度,因为这中间我们提供了一层智能缓存加速的组件,能够使用户获取类似SID的高性能,同时能够把数据落在大容量存储设备上面,所以我们采用4U4。现在主要基于V4这样的版本,下一代我们应该会基于Purley平台,因为中间解决总线问题,我们设计理念其实跟硬件上面的进化有点殊途同归,微服务本身也是需要的架构,要不然一定会有这种通道征用。

中间还有很关键一点,从存储以及智能加速上面,我们也支持。跟我们平台之所以这样设计也是有很紧密的关系,因为毕竟我们这个平台是面向未来设计的,面向未来实际上待会儿会讲到,就是我们还是要做一些设计上取舍,把中间的一些我们 认为现在其实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我们认为可以通过NVMe,它更适合软件定义,因为它是3.0,可以被NVMe很好支持,那个时候可以实现一块设备我可以把它虚拟成很多子设备,提供高速的数据,来保证中间这种带宽与延迟,这是很关键点。软件最主要就是易捷行云超融合这个软件。

前面提到了我们新产品重新设计,我觉得最主要是有两个层面在重新设计,其实还不止两个层面,两个大层面,第一个产品总体形态,第二个核心架构。品类总体形态刚才喜伦不断提到,推动我们不仅是IT,人类社会进步有三个很关键的点,复杂的东西都没有生命力,必须进化到简单的状态,才能够被更多的这种用户也好等等掌握,我们的产品不仅仅从安装部署,包括在使用上面,包括在运维上面,所以我们后面有一张讲运维上面,我们以简单为首要,我们其实在企业云,就是ECS这个事情上,我们其实过去几年积累的经验必须让他足够简单。一体化设计可以解决硬件抽象的问题,过去三四年其实我们在中大型企业当中,让我们感到痛苦地方,客户总是有各种各样硬件,客户也很痛苦,这些硬件五花八门,有各种各样的兼容性问题,无形之中这个过程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力,其实它无助于最终带来业务上的价值,它只是规避了一点点成本,但是它其实带来更多的其他成本。一体是形式,最核心是实质简单,不需要让客户都成为云计算专家,不需要,开箱即用,不仅仅是我们这个产品具备好处,更关键还要从零开始,从设计之初就把这个简单使用,简单安装,简单部署,简单运维,简单维护,作为重要设计目标,所以这是非常关键的。

第二点可靠,现在主流都是基于X86,这种架构,X86我觉得特别好,通用型计算平台,生态非常好,基于X86各种各样的这种开源生态,简单是我觉得基本上能解决企业90%以上在软件上的需求,必须承认有不足的地方任何X86硬件设备,并不是按照小型机架构设计,所以两者之间一定是互斥的,但是它的扩展性更好,成本更低廉,但是会带来可靠性上面的不足。可靠性上面不足,其实是要通过软硬件一体设计,更好的能够突出软件的可用性,从而带来硬件总体可靠性,它并不能规避单个硬件设备这种可靠性,但是能带来总体可靠性。所以我们把它排到第二位,因为它非常关键,我们认为客户买的这个云就绪超融合设备之后,不应该三天两头被这些问题困扰。

第三点好用,好用就包含了刚才咱们说,从我整个实施安装部署,快速都能够把这个能力构建起来,用户在使用这个平台,不希望他们成为云计算专家,也不现实,如果这个社会上很多企业需要一批云计算专家,将会是多么大成本浪费,不需要,他们只需要把他们业务利用这个平台更好的管理起来,不应该成为专家,产品里面就要解决可用好用,不需要他从头说学很多专业技能,包括运维上面。

最后一点其实也是至关重要,平滑无感升级,坦白来说我们放这四个字,也是反复来来回回把各种各样场景给一遍一遍过,因为这个平滑无感升级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平台将会运行在客户的数据中心,如果说我们自己的软件运行在我们自己数据中心,我们两三年前实现平滑无感升级,我们有更专业的工程师,一线开发工程师,可以把技术复杂度控制住,如果我们把这个东西交付给一个,不需要有一批专家这样的客户,要想实现平滑无感升级还是很大调整,我们全平台可升级,中间绝大多数服务组件都是可以实现平滑无感升级,所以这是一个在我们的产品设计之初就把它提成我们核心设计目标的关键点,后面我们可以看到怎么实现。

第二个层面是我们架构层面的核心设计理念,也非常关键。因为跟上面其实是有呼应的地方,我们从去年628都特别愿意说给大家分享我们技术层面的一些心得收获,因为这也是一个逻辑,为什么我们能做到,这中间并不是说完全封闭起来,都是一些开放的。从架构层面上,核心理念第一服务化,微服务化,前面也提到过一点,过去两年其实在应用层面上有一个很热的词叫微服务,我们之所以采用这个技术,并不是说我们认为它领先,不是因为比较前沿,而是因为它是最好最恰如其分的,能够解决我们想要解决那些问题的技术。其实我们核心设计原则还包含一组,够用,好用,可用,不仅仅是先进,够用能解决问题,我们也看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最后都被否决掉,我们最后决定采用微服务架构,坦白来说这个过程漫长又痛苦,过去一年多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无法把一个适合,大家想想,企业级应用云,动辄几百上千个点,有很多厂商怎么设计,从形式上可以,但是这种形态叫单体,它是很大一块,你想升级基本上它就需要很粗的升级,影响面很过,而且它的可扩展性不好,为什么呢?因为这很大一块,如果说是中间有一个关键点,遇到瓶颈,他需要升级很大一块,扩展很大一块,所以这是他的好处。但是坦白来说,还是很难。

但是我们做这个事情,用这种先进的技术,把这个复杂度控制在整个平面之内,让用户感到简单,让用户使用简单,用户无感知的,用户只有在什么时候可能能够体会到,就是升级的时候,他会觉得好用,因为什么?因为中间已经充分的服务化,所以它具备很多的特性。

第二点提到可靠性,Design for Failure,设计之初,很多企业没有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很难说我们设计好一个系统之后,再让它Design for Failure,一定要在最初,我们做这个产品时候做了长时间测试,都是在不那么完备情况下,它中间任何关键服务随时都可能被Q掉,我们来模拟,可能硬件或者软件上面等等一些问题。所以这是我们作为最核心的设计原则,因为硬件还是可能会出现问题。

微服务化之后带来的很好的更大的好处就全对称,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就是我们4U4里面每个节点都是对称的,我们在扩展一个4U4依然是对称的,对称在产品层面上体现不仅仅说每个节点都一样,其实这个好像感觉很对称,其实从实用角度,我们倒不需要这样的美感。全对称带来很关键一点,就是可扩展,可扩缩能力。我再去加一组节点,这是做存储节点,那是控制平面,不需要。用户只需要加节点,不需要做更复杂的这种操作,所以这个全对称带来好处,不需要像企业云那种,一定是控制与计算存储分离,这样带来更好的整体的效能。超融合一定是全对称结构,这个全对称来自于微服务。

最后一点是Event Driven,如果说熟悉互联网,大家都会听说这个词,2002、2003年,那时候刚刚完成从小机到X86设备这种开始转化,X86设备大家计算能力肯定弱一些,当时我们要攻克一个问题叫C10K,后来过了五年叫C10M,五年之后达到C10M,我来通过事件把中间的组件给拆开,我可以优化这个单一的中间的核心部件,使总体的性能得到成倍提升,所以这个微服务一定是Event Driven。

前面看到硬件的架构,我们接下来这张图可以看看总体软件架构。因为咱们今天讲这个东西,我觉得是偏架构,偏能力,我们不会进入特别细的功能,ECS我们去年628发布,我们接下来会看到6月份还会在正式发布ECS下面的产品,我们重新设计这个架构,先用在ECS Stack上面,并没有说先用在ECS。从总体架构来讲是三层,下面是超融合的基础架构,设施,硬件就不讲了,前面已经说过了。中间有一层微服务的分布式架构,或者说我更想提微内核的。上面是它的云平台能力,我们待会儿会着重核心强调上面的三层,包括怎么去简化,怎么去提供更多的软件基础设施给客户,待会儿还会分享怎么把生态能力通过上面关键组件达成交付给客户的目标,总体产品架构是这样的。

我觉得咱们第一部分就是全面进化新一代分布式架构,右边这个图大家感觉比较眼熟,像一个蜂巢,我想表达几个意思。每个单元像蜂巢,像人类细胞,后来我专门查过,微服务当初提出真的是说他觉得人类细胞有几个特征,自我可以进化,还有很多能力。从左下角的4U4到右上角服务的平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关键一点,就是所有的控制平面已经微服务化了,带来几个关键能力,右下角,全对称,前面已经讲过。同时可持续升级,而且这个升级不仅仅单一服务单一组件,是平台级的。同时它升级带来核心生产机高可用,在任何场景下面如果我们都需要规划业务升级窗口,其实对于生产机可用性有影响。这个架构从去年开始,到今天我们确实花了大量工程技术上面的投入,重新设计了这个架构,不是我们原来那个架构不好,原来那个架构其实在过去三四年已经被无数个客户验证。但是有一点不足,我们希望云计算能够以超融合形态来体现,来把它的复杂度包起来,不希望客户再重新计算,控制平面,网络存储,我们就不能够简简单单说把它给装到虚机里面,第一时间其实这个方案最简单,很快就否决了。因为我们需要更好的,不希望中间是一个,而且很宏观一点,他对资源的利用不如微服务利用好,我可以局部的细化去优化单一资源,分别给他的资源,不需要把一大块资源分给一大块应用,这个过程还是很痛苦,因为我们做的是企业级,我们过去三四年服务客户都是基本能源,制造等等,都是关键行业,对于云平台要求完全不同的,一定经过一个过程,使你整合架构更适合形态要求。

从简单可用好用,我们其实去年也发布了可视化编排应用中心,不希望任何人成为专家,从构建资源,无论是虚拟化的资源,到上面部署应用,到形成架构,让他具备监控、日志各方面能力还是比较复杂的,当然对于工程师来讲可能不需要这种高度抽象的如后,它可能通过KPI可以实现,不是所有人具备这个能力,我们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使整个产品入口相对比较简单,体现了如下几点。

去年我们那个版本只是可以可视化编排资源,计算网络存储等等。今年我们现在这个编排可以编排什么呢,不仅仅可以编排基础资源,可以编排PaaS层服务,数据库大数据,还有其他PaaS层服务。直接编排EKS集群,还有可视化编排已有资源,我现在已经创建很多资源,虚拟网络,中间的虚拟虚机,存储等等,我可以把新的资源和老的资源同时编排,还有很关键一点,可以把这个应用,编排完之后发布到应用中心,不需要再像原来,手工去写这个模板,真的很痛苦,我们自己工程师才能写,用户肯定写不了,可能很多合作伙伴也很难去从零开始写,必须通过手册。通过这个能力,我们认为只要具备一定的这种基础能力都可以做相应的编排,同时把它发布到应用中心,还没有结束,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可视化编排当中,再重新去引用编排应用中心发布的应用,这我认为是很关键的能力,就形成一个闭环,我们构建这个应用,大家想想其实有点类似,其实已经把中间一部分纳入进来了,当然前面还有一部分从代码到软件包,中间还有持续集成,持续测试,我们未来要发布的东西。

但是实际上已经是一个闭环了,也就是说从基础资源到应用,发布到应用中心再回归到可视化编排被业务部门使用,中间不再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同时我们可以把生态第三方的能力通过这个东西放在我们平台里面,提供给我们最终客户,所以这是一个我认为非常开放的能力,可以基于这个东西持续去发现上面可能在新的这种价值点,我们这个设计还是比较开放。

提完软件,有必要提软硬一体设计,前面提到一点,想跟大家分享,我们提了好多年,高可用,高可靠,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异,软件才能叫高可用,大家都是业内的,跟大家分享一点,软件才能叫高可用,硬件才能叫高可靠,很难说软件有高可靠的,硬件高可靠。软硬一体设计我们想要突出的就是一体化设计会带来软件上的高可用与硬件高可靠兼备,我们提一个例子,为什么4U4这个节点,因为如果中间一旦一个节点出现故障之后,这个4U4不会有任何的可用性的问题。你站在外部来讲,就是硬件具备了高可靠,任何软件不可能提升,比如说网卡,或者说存储这种磁盘,没办法提升他的高可靠,硬件设备高可靠出厂时候决定的,把它作为整体,站到4U4角度能提升总体可靠性,这是我们这个设计的初衷。当然在软件上面,我们也会利用硬件提供的能力来大幅降低或者说几乎让它无感,我们对于软件上面或者硬件上面,我举个例子来讲单一磁盘损坏,因为我们加速了这种能力,实际上分布式存储在这上面不会面临这种问题。

如果我们手工去替换磁盘,产品里面已经有这种软件的相应服务能力能够去自动的把它给识别成为这种存储单元,这都是资本化,人需要去做,实际上就是放盘这个动作。同时还有必要提两点,高性能与轻运维兼备,高性能其实前面已经提了一些点,比如说ESCache,微服务前面提到,我们对计算能力的应用更加细腻,不是那么粗,总体利用率更好。因为4U4里面既有控制平面,又有存储,还有网络,还有用户的应用,我们在系统资源上节省一点点,就是客户成本的降低,预示着可以运行更多他的业务,这其实是很简单的数学题,为什么这么做,没把它放在简单粗暴的虚机里面,我们要把这个做到极致,能够为客户相对降低总体的成本。

轻运维上前面提到了一些自动化,自动化那主要包括监控的自动化,日志的,包括中间的关键的一些自律等等,包括中间动态迁移,包括业务与性能,如果说存储出现故障时候,如何实现业务与性能的平衡,策略其实就是智能化。因为我们设计出来这个产品,你不认为他需要去运维复杂的平台,他只要关注该关注的事情,也就是业务,那么可能定期我们去看看总体的容量,或者说健康度,我们就可以解决说平稳运行的问题。

多云与混合云支持,这上面其实也是有两部分组成的,怎么理解多云,多云就是客户的业务,有可能是分布在不同云里面,这是最直观的一个解释。实际上他需要多个这种资源池,也可能是自己的,也可能是公有的,需要几者之间很好的互联,这个互联SDN,这是云里面很重要能力。同时以应用为核心,这也是我们认为不能说把传统的云管架到超融合上面,因为它无法提供云该提供的能力,只是把传统那些我们说管理流程,或者管理性报表等等,不是面向应用设计的,我们的多云其实最主要核心还是说能够把多云打通,同时面向应用去构建,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有统一的资源,这些应用分布在哪几个资源池上面,什么样运营状态,怎么把软件以非常简单方式,把它给铺设到资源池上面,怎么去监控这些云,怎么去编排,怎么去通过中间自动化的机制使云与云,服务与服务,结合与结合之间自动化起来,说白像搭积木一样,怎么互相备份,所以这是我们认为多云的核心,不是说管理流程,管理报表,当然那个也重要,但是那是传统的。面向应用是要解决另外一部分问题,同时还有混合,多云完了之后还有单一资源池,最好是说数据是在本地,那么资源可以远程的第三方的公有云来实现数的合规、安全、可靠与资源池的这种扩展。

前面说了我们的产品形态,我们看看怎么交付,这个交付模型与生命周期管理,之所以这两者之间一起,我们并没有一次性交付给客户就完了,初期交付软硬一体的,前面说过怎么简单部署,简单使用,简单运维等等,软硬一体。随着时间推移,云已经是不断进化,不是说就停留在某一刻就完了,一定是不断进化,进化需要不能是一个孤岛,可以持续升级,升级提到不仅仅是补丁的升级,甚至说大版本的升级,这也是我们过去一年花心血在这深入,因为我们真的听到过去两三年,我们以产品与技术为核心,客户与市场为导向,我们不断替客户说我们需要更好的进化的能力,希望云能不断的一代一代进化到下一代,所以我们一起说把这个服务化分支架构解决,带来好处我们可以持续更新,更新是可以持续交付给客户。

第三个阶段是能力的持续交付,怎么理解能力持续交付,我们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在备份,这两个例子,也就是说因为我们不可能把这个数据备份到自己那个里面,不叫备份,一定是异地,一定是其他数据中心,其他的这种存储空间。这个就需要说持续能力,需要在第二步基础上,我们把这些更新,把它一个能力的形式进行展现,我们来推送给客户,或者让客户能够获取这些能力了,所以它是一个全生命周期这个过程,不仅仅说我们一次把这个卖给客户就完了。

交付我们谈完之后,我们来分享几个关键场景,两个关键场景,第一是边缘计算,这也是过去一两年,特别时髦或者非常火的一个领域。边缘计算,我们今天不准备放开去讲什么是边缘计算,我们先设定一个大概的场景,也就是说用户的应用,一定会越来越贴近它的数据的生成的这个地方,或者说它在设备,或者它在能触及的地方。我指的这个应用不仅仅说大规模的企业级应用,可能还包含这种小型的应用。一定能贴近设备,贴近数据的生成源的,对于过去我们说云的这个形态其实也提出一些要求,这个平台某种意义上更加贴近他的应用数据,所以我们说这个边缘计算场景是可以通过多云的能力来使中间形成统一的这样一个管控与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力,可以把我们在一体机部署在比如说他的生产车间,或者说某个逻辑边缘的替代,用于做数据初步收集采集转化+功能,可以通过把这些数据汇总在一起,来实现这种更大价值的比如说分析、建模、展现等等,智能的上面利用,它就需要不仅仅在网络层面打通,能够持续把软件推送到边缘,中间一定是一个连通,以及数据上报,以及这边应用下发等等,所以它是一个比较适合这种ECS Stack,比较适合边缘计算场景。刚才其实提到,从智能制造,尤其像工业互联网,我们甚为智能制造是互联网体现之一,可以部署到生产线或者车间,大家知道生产线车间他们要生产这些设备,或者说这些东西的专家,并不是说云的专家。

通过把这个复杂度屏蔽掉,我们可以实现很简单快速的把能力推送到这个生产线,来提取或者说来使它进行相关的这种应用上面的承载。同时还有很关键一点,我们可以把每个生产线,把它给连通起来,同时又能衔接公有云上面的能力。我可以把数据沉淀到总部,我可以把我的智能制造应用,或者客户驱动这种产品的设计,放在部署到公有的资源池上面,我们通过这个个性化的应用上面体现,收集下来,同时下发到生产线上来实现,我们说很关键的一个智能制造体现之一,就是个性化。所以这也是我们说ECS Stack在这个领域里面可能的一个用途,而且中间大家可以看到,这种连线其实都是云能力,应用的下发,应用的持续更新,数据的上报,多租户之间的隔离,通过很好的利用ECS Stack上面各种各样的云能力,来支撑这个特定场景这种需求。

既然我们谈了这么多了,我们看ECS Stack产品本身特性,软件、硬件等等,实际上我们其实也想分享,我们对于这种业界主流的一些超融合产品,实际上这种对比并不仅仅说想要表达说产品好坏,或者说高低,绝对不是,而是说它体现其实是某个产品设计理念的差异,不同产品在设计上面一定有侧重,对我们来讲我们其实更加重视云就绪,以及我们怎么去以一个平衡的系统管理来构建超融合,我们列了两个维度,包括云就绪,包括超融合,我认为我们的产品特点特色还是体现在它的可持续进化,他对资源利用率,同时可持续的获取生态上面的能力。同时简化整个使用复杂度,我们其实还是以这个为核心,跟其他的超融合的产品,在这个上面肯定会有一些差异,所以对比这个矩阵上面也会有一些差异。因为比较细,比较多,所以我就不再一一去跟大家分享。

前面已经提了三个产品,ECS Stack左手边紫色这是我们易捷行云超融合,右手边叫ECS,易捷行云企业云,之所以放这个图,我们还是要重新定位一下,这两个产品还是有各自的场景,专家型客户就是ECS,软件交付。海量用户,不需要具备很强的IT能力,就是一体化交付,这两个产品适合永远的用户群有侧重的,虽然中间肯定有重叠,也许有一天未来大型客户,他也想我们就基于这种可以横向扩展这种能力,直接用这个就好了,满足专用的设计或者说业务场景也有可能。下面其实还有两个能力就一带而过了,这是我们从创业第一天做的,我们花一年时间做基础平台孵化改造,先是改造这个东西。所以也重新设计了,为什么我们觉得我们控制平面更适合放在我们自己操作系统,是因为它是为云重新设计的,不是通用操作系统,EKS刚才也提到了。我们今年下半年会发布新闻的。多云管理只能是一个传统云管,云的价值打了折扣,一定是应用为导向,创新为导向多云管理平台,当然也是必要的。以应用为核心去设计这个东西,EMS今年下半年会发布这个产品。

刚才其实提到了,就是ECS Stack跟ECS本身定位,说的比较粗一些,就是从专家型客户到海量客户,实际上它这个交付模型还是完全不同的,有很大差别。从左侧这个上面来讲有四种类型区别,交付模型不同,一个是一体化,一个是从软件,架构不同,全融合分布,全对称,一个是控制与计算存储分离,控制平面不能融合,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实话不是那么清楚企业用户将会把什么样规格硬件加到云里面,因为完成软件有权利扩容,需要灵活度,灵活度在中间需要更大的分量。功能边界也会有一些不太一样,比如说监控日志,还有一些功能,我们出厂就已经一体机设计好了,不需要再做任何配置,但是ECS Stack易捷行云还不行,要基于自己的方案,比如说有高密度的计算池,有高容量的计算池等等。我有一些传统的网络,还是说接SDN网络,我们都是可以的,它这个功能实际上会产生差异。

最后在应用场景,应用场景上面两者之间也有一定重合,但是它还是有各自的应用场景,ECS更适合专家型客户,有很强IT能力,云计算能力。ECS Stack它就适合那些基础实力方面不是那么强这种场景。所以这是两者之间的对比,之所以突出这个对比,我们说我们其实是把云的能力扩充到边缘,或者扩充到一体化的设备上,而并不是说我们说好好的云计算企业变成转型超融合企业,并不是,我认为我们是云计算企业的维度上还是更高的,但是我们需要简化交付,我们提升用户的体验,这是对的,所以我们也选择这种实质,超融合表现,实质是简化,并不是说它实质上是超融合,所以这是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最后我们还是要跟大家再说一下ECS Stack刚才咱们看的产品线在2018年的一些关键度,从左边起可以看到我们今天这个云就绪超融合这个产品发布,实际上过去一年多我们天天在为这个目标奋斗,为什么呢?因为中间有大量能力,因为今天时间的关系,很难说一一为各位展现,我们只能选一些最有代表性的,有一些可以看到,比如说控制平面服务化,我们可以编排业务资源EKS,所谓编排就是拖拽,从左侧直接拖拽到上面,点点鼠标就可以构建出平台,下面事件网格,因为基于事件网格才能把运维方面自动化,平滑升级,刚才已经提到,还有强化监控,简化运维,这都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把这个能力重新设计之后,我们把它给放在ECS Stack的4U4一体机,作为我们在云就绪超融合产品,接下来我觉得我们还有一些比较关键的发布,6月份是我们的ECS企业云新版发布,今天其实有很多来不及讲的东西,我们其实很快,就一个多月时间,我们会在6月份进行发布,也是这个会议的钻石顶级赞助商,正式发布ECS,有很多能力我们可以在那个时候见分晓。

下半年,三四季度会发布EMS,前面已经说了EMS关键能力,相信到发布那时候我们可以揭示更多东西,手机你装个软件控制他去访问你的电话本,我今天其实要稍稍偷漏一点,EMS发布时候看到更能力,金天霸ECS Stack超融合设备纳入。最后一个其实就是今年4季度,也可能在明年,我们说EKS的容器云新版本的发布,要到明年一季度,最迟,我们也会在这上面有很多设想,为什么?因为过去两三年,我们的大量客户,都在基于我们提供的容器编排,做了大量的实践,所以我们也有很多心得。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说ECS Stack易捷行云超融合产品总体的一个情况,硬件软件交付,场景,非常感谢大家非常耐心听产品细节,接下来把控制权给喜伦,谢谢大家。


喜伦:非常感谢国辉同学详细深入的分析,国辉分享了ECS Stack超融合的设计理念,核心功能,以及应用场景。我来继续,我既然演讲嘉宾,我也是主持人,虽然主持人这个工作也是慢慢学起来,希望大家能够担待。我们今天基本上我刚才的演讲时候谈到了,第一企业级云计算市场有什么样的三级火箭,第一级火箭是开源云大趋势,怎么样把握开源的大趋势,建立品牌服务第一批专家型客户,这是第一级火箭。第二级火箭在服务已有客户基础上,随着这个行业技术,包括开源社区的深化,当一个早期创新变成行业普适创新情况下,在这个风口,当下完成产品化,晚了市场就没有了,这个时候完成产品化突围。EasyStack在2016年、2017年完成了ECS Stack面对中大型企业ESCS产品化突围,我们完成了专家型和海量型,或者规模型企业双覆盖产品化突围。突围是为了下一个阶段,是为了我们的生态目标。

生态如何能做起来,这家企业是一个平台级的企业,我们建立一个生态核心还是产品化,只有产品化标准化做好,才能打开规模化市场,如果我们合作伙伴在和我们销售产品的时候,有大量成本要投入,这个规模化链条会受到影响。第一是产品化要始于规模化,第二点这个世界是千姿百态的,世界很多的企业有不同的诉求,同一个行业的企业,它有不一样的需求,所以有千千万万的行业的解决方案和行业应用开发商。怎么样使能开放应用生态,这是生态突围的第二个关键。

第三个关键我们非常幸运,因为我们基于开源技术,基于开源生态来构建ECS Stack,而开源是下一个大趋势。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大概2008年做预算,亚马逊2006年开始做,亚马逊现在PaaS也非常强大,亚马逊之外的企业怎么跟亚马逊抗衡呢,你要不断的把产品做好,IaaS、PaaS去补,把生态所有的都做起来。我们从开源云怎么来看,我们穷是开源,世界上那么多企业都为开源做贡献,在解决整个世界的企业应用问题,基于开源,基于OpenStack,都在形成从IaaS到IaaS Plus新生代,不管大数据、数据库、人工智能还是一些应用,未来为这个标准来构建发布升级产品化。有了EasyStack的OpenStack,加上开源的庞大的中国事件生态,有机会打造一个基于开源的,同时又是开放的,从IaaS到PaaS开源产品生态,这三条是我们构建第三级火箭的设想,我们正在努力。

我们今天发布的超融合产品刚才国辉讲的什么软硬一体化设计,ECS自己品牌设计,同时我们今天正式宣布推出和领先的服务器厂商合作的参考架构,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了曙光解决方案库副总经理江海万先生和我们COO联合创人王瑞琳一起启动合作仪式。我们先请江总。


江总:大家好,我代表曙光对EasyStack超融合一体化解决方案表示由衷的祝贺。同时我们也和EasyStack一道会在第三季度发布满足EasyStack ECS Stack超融合的云就绪超融合一体机,可以和EasyStack一起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可靠和高效的创新云体验,希望以后大家跟我们超融合两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中科曙光以及易捷行云为用户创造更好的解决方案,谢谢大家。


王瑞琳:谢谢江总,请落座。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的到来,也感谢大家对EasyStack的关注。大家知道在开源发展离不开社区的繁荣,开放的产品形态也需要触达更多的生态参与者,而广泛的商业合作伙伴生产能够给我们价值客户带来更大价值。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云计算时代生态的合作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于参与其中的每个生态个体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大家回顾一下在两年前EasyStack发布的万模生长合作理念时候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物种丰富,第二个特征开放循环,第三个特征协同进化。

如果我们把这三个特征映射到云计算产业,那就意味着需要很多物种参与,还有特别多的类似于云监控、云备份等工具厂商,大家需要在云计算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通过合作伙伴之间的价值协同和战略协同促进整个生态进化。具体来看一下我们倡导的这个生态理念和价值主张,传统的合作伙伴生态结构是中心化的,金字塔形的这种结构。塔尖上的中间企业就是舵手,但是以舵手为核心的价值链适用于的价值交换,很容易造就特别多的搬箱子企业,过去也有很多IT厂商基于搬箱子企业搭建自己的生态,这样的生态比较脆弱的,很难进化到下一个阶段。

我们知道它如果健康,那生态会健康去走,如果它不健康整个生态会遇到很大的问题。老物种很难进化新生态,老套路很难玩转新生态。开源云计算生态里面,我们需要平台化的、场景化的、万物生态的生态,这样一个万物生长的生态,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什么?太阳就是用户价值,以开源生态为基础,更强调商业环节中的价值创造,在商业合作伙伴价值链中,每个合作伙伴他不再会是像以前我们讲的搬箱子企业,更多在新的增量市场里面的创新企业和转型的企业。只有这样才是新的物种,才能够形成新的场景,才能够进入到新的生态。

刚才喜伦跟大家讲到了创业4年多有幸服务了300多家头部用户,这些用户我们的解释是专家型的客户,这些客户在每个行业里面技术理解力,技术能力,包括他的创新能力都是在行业里面非常领先的,当然对我们要求也很高。在服务这些客户的过程中,有一大批行业的软件开发商,还有技术合作伙伴商,以及致力于做云集成的区域合作伙伴一道紧密的配合,双方在公司的战略、产品、技术、商务多个角度形成非常紧密的协同,发展到今天有100多家合作伙伴。随着今天我们ECS Stack易捷行云超融合发布,叠加过去已经形成的内外部合作伙伴体系当中有信心我们会建造一个超过一千家合作伙伴的体系。

ECS Stack易捷行云超融合不单单是这个生态的支点,更是三级火箭的助燃剂,构建整个商业价值网的催化剂。刚才讲到了我们的超融合的下半场是云计算的软硬一体化,云计算的软硬一体化交付,所以说客户需要不止是基于IaaS的,他也需要能够把他需要的行业应用软件,跟我们的云平台协同适配,未来我们也会跟越来越多的行业解决方案厂商做产品上的合作,推出更多的行业应用上云,简化交付,做到行业的深化,此外的话很多的客户叶瑷不同的场景化的需求,我既需要支持稳态业务,也需要支持敏态的业务,我既需要能够本地部署,我也需要多云和混合云对接。我需要可靠稳定也需要能够平滑升级,还有很多需要监控、备份、桌面等这些刚需。我们也会跟很多技术合作伙伴一道解决这些问题,简化交付,放在我们产品里面,深化场景的需求。

最后整个产品要最终落地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也会跟很多的赋能区域合作伙伴形成一个反馈,形成一个闭环,来给客户完成整体的一个预交付。

云就绪的超融合特别适合四个行业,一个是政府,一个是高校,第三个是制造,第四个是医疗。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随着外部行业竞争压力和内部创新动力的需求,这些行业里面的信息化建设思路都在经过一个转变。这个变化是从面向资源,强调管理优化,转变到面向业务,强调加速创新。从定位一个成本中心,转变到定位一个业务服务中心,从IT面向的是自己的内部员工转向面向服务外部用户,所有转变带给客户很大机遇也是很大挑战,他们迫切需要真正云就绪超融合产品,能够解决他的交钥匙工程,一体化交付,同时带来应用的简化交付,应用快速供应,无感知的平滑升级。只有这样,这些客户才能有更多精力关注业务创新,不是关注资源管理层面。

具体来看政府行业大家知道过去几年中国有轰轰烈烈的政务云的项目,各种规模的项目,从省一级的到市一级的,再到区县一级。政务云目的为了打通政务数据,提高办事效率,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服务。同时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政府涉及到很多的部门,很多的单位,很多的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化特别大,而ECS Stack易捷行云超融合提供一种可能,拉平这个差异。他可以跟政府行业各个部门实现多种行业应用的云化一体机的落地方式,帮助政务云收集节点数据,并能很好的引用多政务云大平台中,这种模式是政府行业云发展特别好的路径。

回过头来再看高校,高校是各个行业最喜欢创新的一个客户,其实非常意外,就是过去四年多,我们的主力并没有在高校,但是我们收购特别多高校客户,像清华大学、人大、南京大学特别多的,这些客户大多数是主动找上来的,从高校应用场景大家可以看到,校务云平台,易捷行云超融合降低了上面门槛,对中小高校和学院提供了一种非常简练的上云可能,这种云平台面向的是业务,面向用户,不像以前大家看到云平台面向资源。

另外一方面对于科研和教学,ECS Stack也发挥出云就绪最小单元特点,低成本实现需求。在制造业一个拉开的变化大家都能感受到,就是IT从一个生产工具直接变成一个生产力,但是这背后的推动因素也是数据,对一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收集分析再加工,让制造业走向智能,ECS Stack结合制造业各个环节,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打造了工业云的基石。可以轻松按照模块,按照功能上云,使用统一架构,最终打造专属的智能制造云。

最后医疗,医疗行业也在发生着以数据为驱动的变革,可以增强整个医疗系统的效能,为更多患者提供服务。由于法律法规规定,数据必须有私密性,ECS Stack与各种医疗应用结合,能够将孤立的医疗数据连通,保证私密,助力医疗行业发生质的提升。

接下来看一下合作伙伴级别,为不同级别合作伙伴提供不同能力,个想跟大家讲的是我们对于三类合作伙伴提供两个保障,第一个保障我们是全方位的跟这些合作伙伴赋能,第二其实也是沿着我刚才的万物生长合作伙伴生态里面想延续讲的,我们合作的不是项目,合作的不是生意,合作的不是前端和解决方案,我们其实合作的是一个事业。我会跟我的合作伙伴,就像一个公司一样,从公司的战略定位,从前到后像一个公司一样紧密的往前推动,这样才是万物省长合作伙伴理念的精髓。

对于合作伙伴来讲,ECS Stack易捷行云超融合是转型之径,很多合作伙伴面临转型的压力,一方面现有的模型看不到变化,同时又找不到转型的明确路径,ECS Stack的这个新的收益模式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点,让合作伙伴能够找到自己的生态定位。对于合作伙伴ECS Stack易捷行云超融合它是创新之基,大部分的合作伙伴都希望做高附加值高增长的事情,ECS Stack能够让大家提前布好资源,提前卡位。对于合作伙伴ECS Stack易捷行云超融合是成长之源,大部分的合作伙伴在传统生意模式下看不到变化,ECS Stack新的赛道上我们有更大成长空间。

最后在腾飞之际,我希望跟所有的合作伙伴我们一起携手翱翔,翱翔星辰大海,谢谢大家。


喜伦:非常感谢王瑞琳,王瑞琳从ECS Stack合作伙伴的角度,来帮我们诠释了我们想法,刚才谈了我们建设下一阶段的绳梯,三点,一个基于产品规模化,一个基于产品场景化,一个基于产品开源生态化,王瑞琳刚才帮我们公司的ECS Stack,整个基于规模化。我们回顾一下三级火箭,第一级借助于开源云大趋势建立品牌和服务第一批优质的创新型客户。第二步在这个技术,在这个云计算,做到产品化突围,做到创新的第一梯队。第三基于产品和合作伙伴一起搭建生态。

其实完成这三件事情,完成了从开源技术本身对云计算本身到用户价值沉淀,以及最终完成商业闭环。我们再回顾一下我们公司的重磅产品线,今天我们发布的是ECS Stack,易捷行云超融合,我们过去几年产品叫ECS,面对专家型以软件为主交付的云平台,会在今年4季度发布多云管理平台EMS,去年3月份发布了EKS,我们将在明年1季度发布新版本的EKS。作为现在开源发展的新阶段,代表着新一代应用的管控平台,现在不管中国美国,是技术圈新的态势和整个行业发展方向。这里面迫切需要的是人才,就像几年前我们帮着很多人学OpenStack,现在EasyStack还要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从技术架构到用户架构沉淀,我们眼睛不能盯着现在的钱,盯着未来行业应用。

所以EasyStack非常荣幸请到了博学教育IT大咖说创始人奇飞先生一起,ECS Stack与博学教育共同培养人才,有请奇飞先生。我们有一个小仪式,大家请看大屏幕。我宣布EasyStack博学学院正式成立。发布会进展到现在,我们非常愉快的在这边度过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希望大家记得这个美好的时刻,最后我也想分享一个特别钦佩的创始人是马斯克,是把人类送到了火星上去,火星上怎么生活,火星这个环境,可能需要在地下生活,地下需要钻隧道,我们用什么样的能量呢,大家可以知道马斯克为什么能够做这个事情,他得先有第一桶金,一个南非出生的孩子,美国长大,他毕业说我去搞能搞的起来吗,他妈妈支持他一万美元,跟他兄弟一起创业,创造三家企业。

他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呢,因为他在上高中,他就意识到咱们人类如果不能够星际旅行注定灭亡的。咱们地球45亿年,如果太阳系100亿年,我们不可能等到太阳灭亡那一刻我们才灭亡,所以人类太阳系只是7500万万亿,无数个恒星中非常普通的一颗。这是他的梦想,他为了这个梦想,一步一步高瞻远瞩,脚踏实地,你要想太空旅行,首先到火星上去,火星是唯一适合人生存的地方,你要去火星,不是说只有一个人去了,应该是更多的人能去,要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核心就是火箭的运营,你可以看到马斯克伟大企业家,本着人的个人得愿景,一步一步设计他的路径,从南非的孩子美国长大怎么干那个事情,但是他至少现在正在做。我们EasyStack也很小,是一家创业公司,我们至少有一个创业的梦想,谢谢大家。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